晋江市溜滨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
溜滨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南音课程活动
一、活动目标:
南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被世人誉为 “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学习南音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可陶冶、熏陶学生的精神与性格,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南音校本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南音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南音的艺术魅力,弘扬南音文化,进而树立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的意识。
二、辅导员简介:
洪晓霞(本校教师),福建南安人,从小热爱音乐艺术,2009年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南音方向),先后师从张真好、曾家阳、丁世彬、庄丽芬、苏统谋等南音名家。任教以来,执教音乐课程教学,并开设南音校本课程,在7年的南音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市比赛多次获奖。2011年加入晋江市南音艺术团,成为南音主唱演员,多次随团出访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广受好评;2014年成为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2015年参加福建省首届“丹桂奖”电视青年曲艺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9月22日,获福建省“我心中最美老师”称号。
王良辰(外聘教师),福建南安人,从小热爱南音艺术,16岁考入福建艺术学校南音班,主修南音琵琶、三弦,后修洞箫、二弦。先后师从丁世彬、曾家阳、吴天曾、王大浩、李建瑜、庄丽芬等南音名家。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精通南音所有乐器,并先后在南安、泉州、晋江、石狮一带开馆授徒,所教学生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大奖。2010年参加“第二届春生堂杯南音演唱(奏)电视大奖赛”获乐器组亚军;2012年考入福建省泉州南音乐团任二弦演员,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及韩国、日本、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广受好评!2013年获全国“海峡两岸欢乐汇曲艺展演”一等奖。
三、南音项目名称:呤韵雅乐坊
四、上课时间:周二 15:30——16:40 周日 09:30——11:30
训练时间:周一至周五 16:20——17:30
五、南音活动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三课时,采取集中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将南音课程划分为南音唱腔、南音琵琶、南音三弦、南音洞箫和南音二弦五项课程,并且聘请泉州南音乐团王良辰老师长期助教。每周二下午校本课程时间,设置南音演唱课程,采取集中教学。周六上午设置南音乐器课程,采用分组教学,分成南音弦管与弹拨课程,由王良辰老师负责南音洞箫、二弦教学,由洪晓霞老师负责南音琵琶、三弦教学,课时时间为2小时。另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巩固知识,每天下午放学后集中训练四十分钟,由洪晓霞老师负责监督与指导。
2.组建社团:开展、组建学校南音社团,取名为“呤韵雅南音乐坊”。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如:聘请部分南音专家、爱好者、老艺人来校讲座,进一步指导学生;组织学生走出社会参观南音社团,实践、交流、学习,多参与比赛和演出。
4.成果展示:在校内外开展汇报演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南音比赛。
六、南音活动实施措施:
1.加强创建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进行深入广泛的校内宣传动员,使全校师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确保在南音教学工作中做出好成绩。面向社会进行宣传,赢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南音氛围。
2.加大经费投入,配齐南音器材。
取得在校董会与镇教委的支持,投入资金添置南音器材,为丰富、提高学生的南音学习内容、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3.重视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按计划开足南音教学课时,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制定丰富有趣、切实有效的活动纲要,对学生因材施教。
七、南音活动实施要求:
1.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南音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对南音及其文化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南音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南音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
2.加强对学生演唱、演奏技巧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现代声乐与南音演唱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注意发声、呼吸、音准、节奏、咬字等方面的训练,充分利用声乐在南音演唱中有利因素进行教学。同时挖掘南音的内在神韵,多听老前辈的演唱,多听演唱水平较高的唱片,把“听与学”、“听与唱”有机结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创新唱法、指导方法。乐器演奏教学,教师不断地示范、比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倾听,用直观形象代替枯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乐器演奏的技巧要领。
3.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演唱(奏)能力的提高。
将激励制度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南音始终保持高亢的劲头。如每节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汇报、比赛(个人或小组),让学生在竞争中兴趣得到激发,学会有效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4.改革表现形式,丰富南音艺术魅力。
在演奏、演唱中新旧结合,既保留传统风格,又有新的发挥。如:传统南曲的演唱从对唱、小组唱、大合唱、角色表演唱,伴舞唱等方面发展,再次之外,又学习新南曲,如《咏梅》《枫桥夜泊》等,延伸学生的南音内容。
八、实施效果
自2013年9月份开始,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重新整合开设南音特色的校本课程。为了做好做强南音这个学校艺术品牌,让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在我校扎根发芽、开枝散叶,得到继承与弘扬,学校在校董会与镇教委的支持下,投入资金,从硬件、软件建设入手,推动南音教学扎实开展。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的南音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学校还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和自我加强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专兼职队伍相结合,聘请国际南音比赛获得乐器冠军的泉州南音乐团老师王良辰助阵教学,再安排洪晓霞老师重新科学的规划、整理南音课程,监督和指导学生课后有科学的进行唱腔和乐器训练。学校设立专门的课题,以课题为引领,结合南音课程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教与学相结合,相辅相承,共同进步。学校还以艺术活动为载体,全面推动学校南音教育发展。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具体的艺术学习和体验,使学生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展示,营造出良好的南音学习、表演环境和氛围。
我校依托学校南音乐团,开展生生唱南音等活动,让学生会唱、爱唱南音;开设南音欣赏课程,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了解、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学校又在资金与精神上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战性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加强学习。
经过老师们三年的规范、严格、用心的训练,建立了扎实的南音基础,再加上学生的努力与坚持,让整个南音团队在演唱、演奏水平上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特别是今年的省、市曲艺以及中小学南音比赛中,都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在各项活动中都能得到了南音专家老师的好评与认可。
九、部分成绩:
1、省级比赛获奖情况
2016年5月由陈铭伟作词、吴文俊作曲,我校学生朱欣欣等18名南音学员主演的南音表演说唱形式的《信仰》参加福建省“丹桂奖”少儿曲艺比赛(泉州赛区)获得第二名好成绩,同年7月份代表泉州市参加省总决赛,荣获二等奖。
2.市级南音演唱比赛获奖情况
2016年6月,朱锌涵、朱泽生参加晋江市第二十一届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朱欣欣参加晋江市第二十一届中学生南音演唱比赛,荣获二等奖。
2016年8月,朱泽生、朱锌涵参加泉州市第二十六届小学生南音演唱,均荣获一等奖(第一、二名);南音乐器合奏荣获二等奖(第二名)【演奏学员有:付诗婷(琵琶)、朱顺真(三弦)、朱锌涵(拍板)、陈灿铭(洞箫)、朱泽生(二弦)】;朱欣欣荣获中学组南音演唱二等奖。
3.池店镇南音演唱、演奏比赛获奖情况
2015年5月,朱锌涵、朱泽生、赖思婕参加镇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分荣获一、三等奖;朱泽生、陈灿铭、付诗婷、朱圻圻、朱顺真、黄玲珑参加镇小学生南音乐器演奏比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4.参加各级各类活动
2016年1月8日,参加学校校本课程活动展演,南音表演唱《风打梨》。
2016年2月10日,学员朱泽生、朱欣欣、朱心寒参加晋江市南音艺术团“迎春节”南音专场演出。
2016年6月11日,参加晋江市第十届南音演唱节(晋江南音艺术团专场)演出,儿童南音小剧目《信仰》。
2016年6月21日,呤韵雅南音乐坊6名学员参加“晋江市第十届南音演唱节”(池店专场)演出,朱欣欣与朱锌涵的对唱《感谢公主》、朱泽生演唱的《望明月》、南音器乐演奏《梅花操》三个节目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南音专家的认可。
2016年9月21日,学员朱欣欣、朱芯瑶、袁堃懿、肖梦参加晋江市南音艺术团《远古的回声》专场演出录制。
2016年9月25日,参加晋江市池店镇“庆中秋南音大会唱”演出,朱欣欣、朱锌涵对唱《春光明媚》,朱泽生演唱《去秦邦》,南音器乐演奏《梅花操》。
……
附:平时部分活动照片:
2016年8月参加泉州市第二十六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朱泽生、朱锌涵均获演唱一等奖
2016年5月14日,参加泉州市少儿曲艺比赛获一等奖
2016年7月4日,福建省“丹桂奖”少儿曲艺比赛获二等奖
2016年8月参加泉州市第二十六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朱顺真、朱灿煌等同学获演奏第二名
我校南音社团学生多次参加池店镇组织的“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南音大会唱
2016年6月,我校南音社团学生参加晋江市第十届南音演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