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移风易俗

晋江市深化移风易俗、优化社会风气

发表时间: 2017-04-06 10:10:00 来源:晋江文明网
字体:[][][] [打印][关闭]

 

  过去,外地人有一句笑话,叫做“生在江南水乡,死在泉州晋江”,用来嘲讽闽南沿海地区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破旧俗、树新风”的工作,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大张旗鼓地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不办,大力推行殡葬改革,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2007年,又在全市各村、社区全面开展“制定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基层制定村规民约;2012年以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再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引导各村、居结合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对村规民约进行进一步修订;201611月,我市始终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一种核心价值来引领、一种生活方式来倡导、一个社会问题来治理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刘文儒同志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视讯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长期坚持和不断深化,我市城乡居民素质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科学、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确立,社风民俗日益向上,社会风气不断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是以村规民约来约束。我们感到,无论是优序良俗,还是陋风流弊,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孕育于民间,遵循于乡里。既然如此,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发动群众自己来破旧立新就不失为一种良策,在晋江历史上也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例子,比如石鼓庙乡贤祠中的明代《青阳乡约记》、清朝末年的安海去毒社、民国时期晋南沿海的衙金深新运风俗改良会等等,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移风易俗的有效行动。有鉴于此,我市大力推行婚丧喜庆改革村规民约,全市392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村社规范,用这一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办法,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等理念变成行动。比如,磁灶镇大埔村的规约,就对喜事宴客的事项、范围、时间、规模等环节,以及丧事用餐、出殡“阵头”等红白喜事都作出相当详细的规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进行表决、制定罚则,有效地巩固了优序良俗,遏止了陋风流弊。自2008年以来,该村就涌现出赖金贵简办丈夫丧事、吴志平不办儿子成人宴、吴金程家族简办祖父丧礼……而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捐献给村里的敬老院等一系列新风新事。2012年以来,我市又积极响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导,引导各村、社区总结5年来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之更具操作性和约束性,并把“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准时开席”等新要求、新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这一主动破旧立新的做法,广大群众减轻了经济开销的负担、攀比心理的负担和社会舆论的负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是以慈善公益来推动。晋江民间比较富裕,又有“输人不输阵”的从众心理、面子情结,这是一些斗富炫富行为得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晋江人又素有豪放仗义、乐善好施的精神传统,乐于扶危济困。针对这一心理和性格矛盾,晋江市慈善总会早在2003年就向全社会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号召,倡导经济精英把节约下来的礼俗资金、亲朋好友赠送的礼金奠仪捐献给慈善公益事业,或者建立专项慈善基金。这一创举,比较有效地疏导了晋江人的心理矛盾,又切合晋江人的性格特征,得到工商企业界和全社会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总会成立15年来,累计募集善款超过27亿元,其中从婚丧喜庆活动中节省下来并捐给公益事业的钱款就超过一半,这还不包括直接捐给村、社区的善款。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善举在晋江已经不是富裕人家的专利,一些普通人家也起而效之,进而形成了一种风尚和习俗。比如,龙湖镇老党员施宣阔简办八十寿宴捐资20万修村路、安海镇吕天送免办孙子满月席捐给老人会5万元、陈埭镇丁振灿简办儿子成人礼捐给公益事业14万元,此类事迹在晋江不胜枚举。为此,龙湖镇埔头村民还特地为施宣阔撰制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六旬党龄再修村路”,下联是“八秩华诞喜庆金婚”。这些人的经济地位,在晋江只能说是小康,并不是特别富裕的人家。由此可见,这种行为正在逐步形成文化基因,扩展成文化风尚。

  三是以行政规章来制约。在深化移风易俗、优化社会风气的长期坚守中,我市深感唯有德治与法治并举,才能巩固公序良俗,遏制陋风流弊。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疏与堵两手齐抓,努力做到两手都硬。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完善风俗治理的地方行政规章。比如,针对一些出殡队伍影响公共交通秩序的违章现象,我市于2013年、2016年两次出台了《关于规范主市区出殡队伍管理的通告(试行)》,对灵堂设置、灵车停放、出殡“阵头”、出殡路线和花圈、仪仗数量等环节都进行严格规范,对违规者由街道协同行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以行政规章的强制力加以推行,有效地遏制了出殡队伍乱放丧炮、乱抛纸钱、乱占道路、乱行路线、乱摆仪仗等“五乱”行为。第二个是严格约束公职人员和村社干部。2013年以来,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操办婚喜事相关事宜的暂行规定》、《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公职人员和村社干部带头从简操办婚丧喜庆活动作出量化规定;2014年,又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晋江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活动的暂行规定》,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量化措施和惩戒手段。比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子女举办婚庆可以举办的喜宴数量,就从2013年的“一般不超过30桌”缩减为2014年的“单方举办不超15桌、双方联办不超25桌”,并规定“非亲关系不邀请、不送礼”;同时把落实情况列入年度评先评优、绩效核定、文明单位评选等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四是以强化督查来落实。在禁止“普度”大操大办方面每逢农历七月,市委文明办都会同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组建“禁普”工作组开展明查暗访,对各村、社区、角落开展督促检查。在制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方面,设立举报热线,专门受理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操办红白喜事以及婚丧车辆违反交通法规、红白喜事扰民等问题,并对举报群众给予奖励,发挥了市民的监督作用;对一般市民,则注重发挥镇、街道等一线干部和老人会、妇代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动员他们定期摸排掌握辖区婚丧喜庆的情况,及时劝导、约束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行为。

  五是以社会舆论来造势。2012年来,市文明委先后举办了“倡喜事简办、创文明城市”、“文明餐桌行动”等主题活动,利用各种传播载体和媒介,在主要公共场所和人流集中地播放宣传动画、张贴宣传海报,造浓“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宣传氛围;2017年春节前,一场名为“古邑新风进万家”的社区巡回演出火遍晋江城乡。《厚养薄丧才有孝》、《嫁妆》、《赴宴》、《男孩女孩都是宝》、《父母的心声》等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原创小品、小戏,唤起了许多群众内心的共鸣。这场移风易俗主题演出将深入晋江19个镇、街道,一直持续到今年农历七月的“普度”期间。与此同时,积极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针对年青一代开展宣传,引导网民参与话题讨论,力求使正气得到弘扬、歪风受到遏止;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人和事,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六是以培育文化来植根。我们感到,既然风俗习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文化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文化的办法和力量来解决,“破陋俗”关键还在于“树新风”。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民间习俗往往菁芜并存。因此,我市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份,并努力以新的文化成份来剥离、取代其糟粕。比如,我们禁止“普渡”、“佛生日”,也不是简单地采取“堵”的唯一办法,而是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力求用健康的习俗、文体和科普活动来取代它,把“普渡日”、“佛生日”变为城乡居民的“才艺展示日”、“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活动日”、“扶贫济困日”和“环境整治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用健康的文化去取代腐朽的文化,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

  以上是晋江的几个主要做法,都推动了移风易俗的深化和社会风气的优化。由于社风民俗固有的历史惯性和文化特性,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务必进行长期坚守、不断引导、除旧布新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风气。

  一要把移风易俗作为彰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教育,倡导喜事新办、厚养简葬等新思想、新观念,尤其是要抓住工商人士和公职人员这两个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群体,以及青少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群体,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巩固成果,扩大影响,提升内涵。

  二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既从道德视角,也从文化视角来审视社风民俗,坚持文化问题最终靠文化力量来解决,培育节俭文化、诚信文化、慈善文化、公益文化和公德文化、秩序文化,破除纯粹物质的人际关系,建立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节俭光荣、奢靡可耻”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要加强法治教育和群众自治、行政管理。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引导人们接受法律认可的财产分割和继承方式,防止出现“天价嫁女”等不良现象;支持群众利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对社会歪风行为进行道德评议,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严格落实《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严肃处理违规操办婚宴喜事、铺张浪费等行为。

   

     
责任编辑: 张 燕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