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谱写特色发展新篇章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晋江安海镇前湖村、坑边村、山兜村、下洪村等四村入选第三批晋江市最美乡村创建村42个村(社区)名单至今已7个月了。在此期间,这四个村纷纷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立足本村特色,构思创建项目,将乡村环境整洁作为创建的突破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氛围宣传,掀起了一股创建美丽乡村的热潮,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了解,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安海镇镇长张健龙表示,推动城镇发展,实现跨越赶超,潜力在乡村,后劲在乡村。近年来,安海镇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推动重点村培育,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落细落实,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广大生活在乡村的群众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所在。
安平管理处副主任姚建源表示,近年来,安海镇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组。安海镇各村(社区)发展创建氛围愈加浓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最美乡村创建质量显著,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本期“爱安海”将带大家一同走进这四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探访各村美丽乡村创建的阶段性成果。
前湖村老人活动中心
前湖:发挥村民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村居环境
近日,记者来到安海镇前湖村的老人活动中心施工现场,看到一栋三层的红砖大楼内外装修均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收尾工作。
前湖村村民蔡笃伏今年70多岁,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村里一所旧的小学,后来没有办学了,成为脏乱差的地方。建老年活动中心,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一是场地变好看了,二是今后我们也有活动的地方,说实话,我们都还挺期待这个老年活动中心的完工!”
据了解,前湖村老人活动中心大楼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开工,占地807多平方米,总建筑物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现已建三层,投入200余万元,预计配套有健身及多功能厅、老人休息室、厨房、村史馆、书报阅览室、老年教室、会议室、影音室等。
前湖村这栋老人活动中心是以蔡笃佳先生的父亲命名为“裕树文化中心”,由前湖村乡贤、福建乐隆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笃佳独资200余万元捐建。
前湖村支书、主任蔡及时介绍,按照现在的工程进度,前湖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争取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作为前湖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子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前湖村人居环境,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今年,前湖村入选晋江市第三批“最美乡村”创建村。为此,前湖村立足本村特色,努力创建宜人宜居美丽乡村,从环境入手,整改猪圈、动员村民拆除破旧屋舍、垃圾堆放地等脏乱差场所,改善乡村风景。
“村民们与村委会签订借地协议后,纷纷无偿让出自家闲置的猪圈、宅院、废弃土地,由村委会种上不同的绿植。”蔡及时感动地说。
蔡及时表示,前湖村对村庄多处泥土路面进行硬化,确保车路畅通;沿村路口绘制彩绘墙,提升村容村貌;翻建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新菜市场、老人活动中心,铺设排污管道提高村民幸福感;结合微景观,建设环村绿化带。目前,钱湖公园、路面硬化工程等正在推进中。
前湖村的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为“本色前湖”,详细解读为“芳华本色、原味前湖”,打造内方外圆的方圆文化,全方位深度诠释方圆文化,关键景点为通过微公园系列来展示方圆文化。
近年来,前湖村很注重景观提升,新增“翠绿前湖”“薪火相承”等四处微景观。其中,“薪火相承”微景观获评2018年安海镇微景观创造竞赛二等奖。
“村庄环境整治好了,还需要好好管护,这才是根本。”在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据悉,除基础设施建设,前湖村还成立了乡村环卫队伍,动员村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村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
坑边村以法治为主题打造公园
坑边:环境整治加力度 村庄处处展新颜
坑边村村民黄玉树每天出门前都会经过门口溪宫口坝整合项目工程建设的地方。
“以前门口溪宫口坝环境一直被贴着‘脏乱差’的标签,这附近不仅杂草丛生,而且溪边的水质还乌黑发臭。附近村民都不得不捂鼻而过。”黄玉树说。
“现在不同了,村里开始对这个地方进行整治改造,再过不久,家门口将新增一个小公园。以后,推开门就可以欣赏到美景。”这件事情令黄玉树心里非常欢喜,他一天天期盼着工程能早日完工,“建好不止是对我家,对全村村民都是受益的!”
据了解,坑边村位于安海镇东南部,常住人口 2019 人、512 户,是一个移民村。2018 年被晋江市第三批“最美乡村”创建村和福建省列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创建村。门口溪宫口坝整合项目工程是福建省移民办下发坑边的一个惠民工程。在市镇村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动下,该项目于今年正式落地实施,总投资100多万元。
“昔日坑洼满村边,行人过往不方便;今朝建设新农村,开车直到家门前。”采访中,坑边村村民黄世春用四句话表达他对坑边村变化的感受。
“坑边村属于安海镇坑边工作点的一个村庄,坑边工作点6个村当中,就有3个村被评为‘晋江市美丽乡村’,分别是前蔡、瑶前、下山后村;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号角吹响,安海镇许多村庄环境变美了,受到整个创建氛围的影响,我们当然不能拖组织后腿。别人能建,我们也能建!在创建过程中,辛苦是在所难免的。但相信通过慢慢协调,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有梦想成真的一天。”坑边村主任黄天赐告诉记者。
坑边村的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为“坑边厝,老时光”。黄天赐表示,今年以来,坑边村聚焦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处处展新颜,通过拆除废弃空心房、规整土地、全面清理废弃杆线、清淤改造等,使荒地变景观,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真正拥有了“绿水青山”。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共清理了 1000 多车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管网于今年11月份完成审批工作。
此外,坑边村还充分发挥闲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将闲置荒地变废为宝,把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融入微景观,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公园景观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治思想、法制观念寓意建于山石、草木、宣传牌中,以融入景观,打造一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公园。
据了解,法治主题公园位于坑边村石东公路与东连接线北面,占地面积560平方米,总投资近19万元。打造法治主题公园,主要是为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并深入普法工作,合力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如今,法治文化成为坑边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硬件方面得到提升,软件方面也不能落下。坑边村在提升群众文体生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在中秋节期间举办坑边村首届中秋文化活动,而且还举办篮球联谊赛,丰富了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坑边村党支部书记黄书堀表示。
山兜:全村上下形成共识 创建工作合力增强
绿地、凉亭、红花、绿树……近期,山兜村玉楼老区纪念园已完工。这也意味着世纪大道—善德公园—玉湖水库—3A景区灵源寺的观光旅游建设项目,有了阶段性进展。
据了解,玉楼老区纪念园和玉湖路是世纪大道—善德公园—玉湖水库—3A 景区灵源寺的观光旅游建设项目的子项目。
玉楼老区纪念园内1500多平方米的绿地穿插小径、凉亭、绿树,用“添绿增花”扮靓美丽乡村;玉湖路第一期消防站至赤园口段现已完成硬化工程,两侧24盏太阳能路灯也已安装完毕;结合民俗场所建设中的善德公园完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三块绿地及周围栏杆建设,并开拓一条新的登山路和一处观景台;而且还见缝插针对村主干道两侧或布置花箱或栽植大树,新增几百丛红艳艳的三角梅着实让美丽乡村建设增色了不少。
“钢贸之乡、清新山兜”是山兜村的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据了解,山兜村位于灵源山西南麓,毗邻世纪大道,因全村主要产业是钢材贸易,故有“钢贸之乡”之称。山兜村辖山兜、玉楼两个自然村,其中,玉楼村是老革命基点村。现有村民399户、人口1637人。2018年被晋江市第三批“最美乡村”创建村和福建省列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创建村。
山兜村党支部书记苏子崖表示,山兜村被确认为晋江市第三批 “最美乡村”创建村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市镇两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村里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及时研究各个阶段的创建计划,确保每件事有专人负责落实,形成创建工作合力。村里还召开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老年协会、商会参加的创建“最美乡村”动员大会,会议上通过《共建最美乡村倡议书》,分发到各家各户,使全村上下形成共识,一起为创建工作出谋献策。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目前,山兜村美丽乡村建设可谓是硕果累累。
在整治人居环境方面,通过完善环卫队伍的日常监督机制,每月举行一次环境卫生死角大清理,并对村中的家禽散养户进行整治;另外,还新建了一座水冲式公厕。
在乡村景观提升方面,因地制宜对房前屋后的菜地进行整理规范,建设农家小菜园 10 多处;借助市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乡村景观营造夏令营,充分利用乡村材料进行“圣泉”和“龙眼”微景观创作;年初还建设了一处登山驿站微景观,该景点现在是村民登山及休闲聚集的场所;对环村路的裸露墙面进行墙绘美化,2000多平方米具有乡村特色的壁画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改造三网”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污水管网,解决村里污水乱排的现状,目前已铺设管网6000多米;自来水管网进行二次改造有序进行中。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丰富老区群众的休闲健身娱乐生活,山兜村玉楼自然村将建一座灯光篮球场。目前,已完成玉楼灯光篮球场场地铺设。此外,山兜自然村也将新建一座灯光球场。
山兜村主任苏上杭表示,“目前,‘三网’工程扫尾持续推进;玉楼篮球场也将进行篮球架和灯光安装,山兜村敬老院也于近日召开筹建动员大会,在取得相关手续后,将进行开工建设。山兜村已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下一步将从制度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加快环境提升和为民办实事(即筹建一座敬老院、新建两个篮球场、改造建设三网、硬化四条道路)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最美乡村创建进度。”
下洪村推行“裸房”整治
下洪:推行“裸房”整治村庄环境大大提升
走进下洪村,位于高铁区域主干道沿线废弃多年、堆满垃圾的荒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附近房屋纷纷穿 “新衣”、戴“美帽”……
这些变化,得益于晋江市大力推进的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安海镇实行的“裸房”整治(对裸露的房屋外墙进行统一装修翻新)。据了解,下洪村地处两市四镇的交界处,是安海镇及晋江市的西大门,也是安海镇涉及“两高”整治环境综合治理的村庄之一。
在镇主要领导牵头下,安海镇迅速成立晋江市安海镇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攻坚会战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晋江市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攻坚会战方案》要求,力争实现红线两侧至100米范围内“八无四有”,1000米可视范围内沿线建筑物和村庄形成安全有序、整洁美观、自然协调、富有特色的景观廊道。
据下洪村党支部书记林时钦介绍,近期,下洪村紧紧抓住这次高铁两侧整治契机,坚持以“三拆一清”为目标,对全村的简易搭盖全部拆除,对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对拆除的地方进行绿化造景,见缝插绿,并制定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高铁环境整治涉及的裸房整治共有94 宗,按照晋江市住建局一宗一设计的方案进行装修,村民都积极配合。目前,下洪村裸房整治已基本动工,预计于12月31日全部完工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裸房”整治既有利于村庄统一规划,又因村制宜,农村人居环境将大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不仅如此,“拆搭盖、清水沟、扫垃圾、种大树、美环境”,也是下洪村整治村庄环境的生动写照。
2015年,下洪村被纳入“奋蹄马”村。走访过程中,村民林阿婆告诉记者,“村庄道路没法贯通是村民的一块心头病。”近年来,在安海镇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下洪村投入近千万元完善村庄道路和基础配套设施,对4万多平方米的道路进行硬化工程。
近日,随着下洪村最后一条村主干道路改造工程完工,下洪村庄路网建设实现全面贯通,这将改变多年来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改善出行环境,使群众得到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洪村村主任李纯急表示,下一阶段,全村的道路将全部画上标志线和减速带,助力村级道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下洪村的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为“一路水乡、乐活下洪”。对于下洪村今后的发展规划,林时钦早已设计好村庄建设“蓝图”,正有条不紊地去实现:今后,下洪村将继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如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站的建设,现已完成一半工程,计划于明年完工;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村级健身公园建设,现已完成设计方案并通过农业局评审,计划于明年招投标,2022年完工。
李纯急踌躇满志地说“,今日奋蹄马,明日领头雁。美丽乡村人人共建,人人共享,这是下洪村全村村民的心愿。今后我们将朝着这一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记者_张志耐 林雅芳 林伊婷 秦越通 讯 员_吴志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