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文明城市

晋江:树立道德标杆 践行村规民约 创"最美的城"

发表时间: 2019-09-23 08:52:00 来源:泉州晚报
字体:[][][] [打印][关闭]

  当“最美的人” 创“最美的城” 

  他14年3跳救8命,为“见义勇为”写下了最生动的时代注脚……近日,来自晋江深沪镇后山社区的吴奕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晋江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道德模范,此前晋江“最美继母”罗永秀曾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长期以来,乐善好施的晋江人以行动传递爱心,用美德为城市增色,谱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铸就了“崇德向善”的文明晋江。为更好地发挥身边好人的典型引领作用,近年来晋江注重选树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连续评选表彰六届“十佳美丽晋江人”和三届“美德少年”,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公民道德的自觉践行者。

  城市因善而美丽,因爱而和谐。如今在晋江这座全国文明城市里,市民多了一份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行动力,城市处处洋溢着向善向上、友爱互助的正能量。

  树立道德标杆 争当“最美的人”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社区宣传员,又是渔事调解员、抢险志愿者,他曾在海上挽救过8条生命,被当地人赞誉为“海上救星”。他就是吴奕澈,今年全国257位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选之一。

  在2002年7月的深沪港“闽晋渔5766”中毒事件中,吴奕澈不顾个人安危4次下船舱,从死神手中夺回5条性命。在2006年夏季的一次天文大潮中,他不惧狂风恶浪跃入怒海,冒险解开保命绳、脱掉救生衣,救回2名被潮水围困的游客。在2016年12月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不畏寒冬跳入海中,又抢回1名溺水者的生命。

  “我随时准备着下一次的营救!”在吴奕澈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渔民的传统美德、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革命军人的不怕牺牲和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

  在吴奕澈之前,晋江媳妇罗永秀曾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来自贵州的她以凡人善举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的“后母”形象。罗永秀于1998年来到晋江打工,经人介绍嫁到龙湖镇一户人家。丈夫已过世的前妻留下了两个幼子,面对不是亲生的继子,罗永秀视如己出,精心照料。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大儿子变成植物人。尽管如此,罗永秀仍一直坚守在儿子身边,日夜守护照顾,从不言弃,让儿子逐渐恢复生命的意识,以伟大的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也被誉为“最美继母”,获得全国人民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吴奕澈和罗永秀都是“十佳美丽晋江人”。为了让道德风范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从2007年以来晋江先后举办六届“十佳美丽晋江人”评选,共评选出60位“十佳美丽晋江人”,其中有17位评上“福建好人”,18位上了“中国好人榜”,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成为晋江城市一道美丽风景线。

  如今,“美丽晋江人”已经成为晋江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他们传达着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起着标杆作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一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的活动中来,形成学习崇尚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聚沙成塔,让道德引领更有力量。”晋江还建立“好人”推荐机制,在全市各村、社区、学校、企业和窗口单位设立“善行义举榜”。从个体到群体,聚焦在身边的“好人”队伍也不断壮大,他们争做文明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引领者。

  一座城市的美,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社会的互信互助互爱。据不完全统计,晋江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264978人,其中国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7674人、教师志愿者13495人,占志愿者总数8%;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323支,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各个层面,公益力量正不断壮大,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正能量汇聚成林。

  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也积极引导和支持志愿服务的开展,实施志愿者礼遇办法,整合、推广“白兰花”志愿服务品牌,探索建成2个志愿服务云驿站,建设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开辟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新途径。

  践行村规民约 共创“最美的城” 

  近日,在晋江永和镇锦岭村,短短一周内就有3户村民通过简办喜事,乐助敬老事业。其中,乡贤林清海在儿子16岁生日时一切从简,不办酒、不铺张,定向捐赠30万元,给村里260名老人各发放1000元红包,剩余款项捐给村老年人协会;乡贤林海澄简办爱孙16岁生日,向村老年人协会捐赠3万元,用于敬老事业;乡贤林阿胜林轻轻伉俪简办女儿婚宴,向村里老人们送去3.6万元的助老慰问金。近年来,锦岭村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重新完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摒弃各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陋习,鼓励村民践行文明,树新风,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响应,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晋江磁灶镇前尾村,这个拥有3300多人的村庄,在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后,近3年来群众从红白喜事中“抠”出来的钱就达千万元。村民们自愿把资金捐给村里发展乡村公益,铺砌了水泥路、新建了学校、成立了敬老院、建起了运动场、组建了环卫队,一举成为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晋江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基层修订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一次比一次更民主、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有效地推动了社风民俗的改良和优化。

  当前,晋江全市395个村(社区)都全面推行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等理念变成行动,形成了“不比排场比慈善”的向善氛围,有效推动民风向俭向德向善,群众自我教化逐步上升为文化自觉,厚养薄丧、喜事新办、遵德守时等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每年丧事简办节约资金超2亿元。晋江慈善总会成立至今收到善款30多亿元,其中有一半来自婚丧简办的节余。

  一个地方慈善事业的兴盛程度和地方文明程度成正比,晋江不仅是孕育企业家的摇篮,更是培育慈善家的沃土。截至目前,晋江已涌现出27个“慈善世家”、74名“慈善家”和28名“慈善大使”,许连捷、丁和木、洪肇明、丁宗寅、周永伟等20人次先后荣膺中华慈善奖及提名。更可喜的是,这项善举也从“富人的修为”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晋江独特的慈善文化。

  “抱团做公益,全民行慈善。”从2004年以来,晋江先后荣获“中国爱心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以全民大爱镌刻出“慈善晋江”的城市名片。

泉州晚报记者_黄祖祥 通讯员_谢佩龙

     
责任编辑: 吴 美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