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家风家训讲座

永和闽南比干庙:家风家训有传承 忠孝继世望子孙

发表时间: 2018-11-26 12:47:00 来源:晋江新闻网
字体:[][][] [打印][关闭]

  

  位于晋江永和马坪的闽南比干庙,有一处护廊上镌刻了一篇林氏家族家喻户晓的族范——《林氏族范》,记录着林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每当节时佳日或是有宾客前来朝圣研学,晋江市比干学术研究会会长林荣登先生和其他会员都会在家庙里向族人晚辈和外来客人讲解这一族范。这里的林氏传统家风讲究不忘本、尽孝道、重教育、秉正直、讲诚信、重忠义。

  在他们眼里,“老祖宗” 留下的这些理念,让林氏家族受益匪浅,也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子承母德 影响一生 “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人要讲忠诚、尽孝道,这样的教诲,不仅来自林氏传统家风的传承,我本人也备受母亲养育的影响。” 昨日,在闽南比干庙,林荣登老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和数十年来的家族发展历程。

  上世纪40年代,林荣登先生出生于永和镇马坪村,自幼由母亲独自撑持带大。母亲也用勤劳奉献赢得众人敬仰。

  林荣登先生的母亲在上世纪土改时期担任村妇委会主任。当时,她总是会参与村里的土地调整工作,而在当时法律体系尚不完整、规范的状态下,开展工作和解决纠纷,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公正心态和不言放弃的坚持。在林荣登的记忆里,母亲总是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忠于职责,惠及他人。

  耳闻目睹、感同身受母亲的种种所为,林荣登渐渐养成了换位思考、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热心助人的习惯。他继承了母亲身上所有的美德,也铸造了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为人处世,凡是不能轻言放弃,还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将来要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初中毕业后的林荣登受村民信任,被选举为生产队会计,掌握生产队的经济大权。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工作严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难来。”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养精蓄锐,林荣登也尝试搏击商海,凭借自身的美德和公信力,他携家人先后创办了数家企业,并有了自己的家族企业。 “我告诉我的孩子,不管是做生意也好,还是在村里做事也罢,都要一心一意,尽心尽责 。”林荣登说,如今,他的三个儿子有的管理企业,有的在村里任党支部书记,他常常提醒当村支书的儿子,“别人选我们当干部,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我们更要给予付出报答,做到专职、尽责和廉洁。”

  林荣登认为,自己家族的发展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都是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和生养了自己的这方热土的恩泽,还有社会和乡亲们的支持所致,他总是教育子女,要尽最大的努力给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回报。

  采访中,眼前的这位老先生,举止言谈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这种神韵是年逾古稀的他在经历了峥嵘岁月的淘洗而磨炼出的一种淡然,是深受比干精神影响、深谙生活磨难,对人生的一种姿态。在他的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是一种博大的慈爱,是对芸芸众生的珍爱。

  曾有人这样评价林荣登:荣登先生本身就是一部谱写林氏家风的传奇作品,因为,他的人生充满苦难与幸福、磨难和辉煌、失落与成功、真诚和睿智、淡定与热情。他更是永和林氏家族的骄傲,是社会的福音。

  

  “爱别人好,自己就会好” 一腔赤诚洒余热

  虽然年逾古稀,但林荣登还常常处于“百忙之中”。不管是“公家”的事,还是“厝边头尾”的私事私怨,大家常常一有难解的事,就一通电话打给林荣登,请他协助处理解决。 “别人来找我们帮忙,也是对我们的尊重,我们就必须尽心尽力。而且,我坚持这样认为:爱别人好,我们自己就会好。”林荣登说,“我们要善待别人,对社会有益,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会影响下一代,也会影响身边人。”

  过去的几个月,晋江启动了高铁新区项目的征迁工作,28天的征迁高峰期,林荣登参与并成功调解了征迁区群众的土地房屋纠纷、家族纠纷40多宗。

  “兄弟就是手足,家和万事兴。家族内自己闹矛盾、结恩怨,不仅影响下一代人的团结和发展,还让人看笑话。”林荣登说,参与过高铁征迁的一些家族纠纷调解,他发现,大部分当事人纠结的都是眼前的利益,所以,为了让纠纷双方能够把远光看得远一些,他总是提醒当事人,家族团结的意义更重要。

  德高望重的他,备受乡亲敬仰和尊重,但也总是让他成为一位忙碌的老人。多年来,林荣登的家里人已经习惯了他“不顾小家顾大家”的做法,他们知道:他的心里已经把群众的疾苦、欢乐当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无法分离。

  林荣登的种种善举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曾被评为“: 美丽晋江人”“福建省十佳优秀调解员”、2005年,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并受到表彰,他的家庭也荣膺“晋江市五好家庭”。如今,他还被晋江司法部门聘为人民陪审员。

  林荣登常说,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个人的力量和作用都是有限的,但他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更多的身边人也来参与为社会做奉献。

  记者_王诗伟 文图

  

     
责任编辑: 吴 美斌
分享到: